山鯨燒肉
地址: 1 號, No. 70漢口路四段北區台中市404
電話: 04 2291 8833
開放時間: 11:00–01:00
Leica Camera AG Leica Q 28.0 mm f/1.7
Rib Finger 牛肋條 牛胸腩(Brisket)這一塊。但按中文理解,其實還包括了扇面(五花肉)牛腩(Flank)等。
還有以下幾塊:
坑腩(boneless short rib,即無骨牛小排):牛味最濃,取自牛胸前的牛小骨/肋排(short rib)或旁邊牛肋條(Finger meat)部位的的肉。
爽腩 (Skirt Steak):又叫「繃紗腩」、「崩沙腩」或「蝴蝶腩」,是牛肚皮的腩位,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,爽腩貴坑腩一半,由於有塊薄軟膠質,爽軟不硬。 腩底: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,又粗又韌,
很難炆。 腩角:爽腩和坑腩中間的一塊肉,分量極少。四面都有軟膠質,非常爽脆。
挽手腩:集坑腩和爽腩的優點於一身,味濃煙韌。 牛小腩:veal breast 一般我們吃的牛腩咖哩飯、紅燒牛腩、牛肉麵..等等,會發現牛肉上面會有一層白白的、
有嚼勁的隔膜;這個牛腩的部位,就是用牛肋條切塊作成的。
牛肋條形狀是一條一條的,通常全聯或大賣場都會賣真空包,裡面會有很多條在一起為一包。
牛肋像是我們人類的胸腔一樣,左右兩邊各有13根肋骨,而肋骨與肋骨之間的肉把它取出來,就是"牛肋條"了
,假如帶著骨頭一起取出,就是我們常說的"帶骨肋排",假如取其中指定各三根,兩邊共6根,也就是常看到的"台塑牛小排" 假如把他以鋸骨機,帶骨改垂直切,
切成一片一片的,就是我們常說的帶骨"牛小排"